您的位置:首页 新闻资讯 全部

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美院在艺术教育发展上有何规划

发布时间:2025-05-03浏览次数:53

中央美术学院在艺术教育发展上的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1. 学科建设

  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获批学科,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、数字媒体艺术、公共艺术与设计、环境艺术设计、生活产品设计、服装与服饰设计、艺术与科技、艺术设计学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,以及自主创设的出行创新(交通工具)设计、社会设计、设计管理、创新设计、系统设计、危机与生态设计、艺术治疗、服务设计及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等新增二级学科。
  • 2. 国际化办学

  •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始终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思路,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国际平台的搭建,先后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、德国柏林自由大学、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等院校,美国博物馆联盟、德国卡塞尔文献展资料库、英国弗里兹国际艺术博览会等艺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,组织教师互换、学生交换、国外考察学习等活动,搭建中西方交流对话平台,展开教学及创新课程,搭建中央美术学院各学科与艺术事业、文化产业之间的桥梁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、适应未来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艺术管理人才。
  • 3. 产学研用一体化

  • 基于学科实践性特征,伴随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的建构,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科始终注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意识,强调专业本身对国家文化战略、区域建设的直接参与,对新兴产业的强劲支撑以及对社会建设的反哺,持续以承担国家与地方委托项目、策划组织国际艺术展览与国际前沿文化活动、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、参与国家重大文化交流项目等形式参与国家建设,开展国际交流,服务社会生产,深化学术研究,为国家制定文化战略与文化策略提供智库保障。
  • 4. 教育数字化

  • 应时代之需,中央美术学院积极探索数字交互技术在策展教学、实践与美育传播方面的运用。2014年起筹建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实验室,2019年推出自主研发的“虚拟策展实验项目”,提供还原度高、操作性强的虚拟仿真策展课程,先后获评“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”及“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”。2021年,实验室研发“博物馆美育课程虚拟实验项目”,将博物馆美育课程的策划与实施借助虚拟仿真的形式呈现,成为美育内容的有力补充。
  • 清华美院艺术教育发展规划

    清华美院在艺术教育发展上的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    1. 学科建设

  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担美术学、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,同时也开展全校美术类公共课程教学工作。
  • 2. 师资队伍建设

  • 截至2022年底,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全职教师179人,其中,教授75人,副教授93人。行政及教学辅助人员、场馆运行保障人员总计200余人。聘用合同制教师承担部分实践类、实验类课程教学。聘请专业院校教师、社会艺术团体艺术家、行业专家担任外聘兼职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程、二学位、辅修课组教学以及指导学生艺术团实践活动等。2022年,聘请合同制任课教师及外聘兼职教师近50人。另有来自校内多家单位的15名教师参与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。
  • 3. 课程设置与学分

  • 以美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为例,本科(四年制)培养总学分为172学分,实习实践16周。其中,全校统一设置课程(校级通识教育课程)46学分,夏季学期3周;院系设置课程116学分,夏季学期13周;自主发展课程10学分。本科(五年制)培养总学分为212学分,实习实践20周。其中,全校统一设置课程(校级通识教育课程)46学分,夏季学期3周;院系设置课程156学分,夏季学期17周;自主发展课程10学分。
  • 4. 美育工作

    清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相关精神,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践行德智体美劳“五育并举”,持续、深入推进学校美育向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、全域化的方向发展,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、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。

    Copyright © 2022-2025 北京华夏屹立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9002779号-1